第659章 獵頭出手
所以也只有外資企業, 初來乍到沒有本地資源和人脈關系,就只能多花錢去招攬現成的人才,這時候就會用到獵頭公司。
只聽總監接著說道:“這管理人才倒是比較好找,但是科研人才就有些麻煩了。小狗科技這次所需要的,是傳感器方面的研發人才。
我打聽了一下,在傳感器領域,中國相對是比較落后的,所以這方面的人才也不多。在特區有那么十幾家這方面的企業,但基本上都處于初創階段,規模并不大。
所以我們這一次的業務,不能僅限于珠三角地區,還要去其他的城市,像是國內各個大城市的高校、科研院所等,那里應該會有不少這方面的人才。
各組的調研員先辛苦一下,去各大城市走一圈,先摸清楚這類人才的情況,把信息匯總回來,咱們再制定下一步的工作計劃!”
……
傳感器的工廠雖然已經動工,但做高科技行業,光有錢有地可不行, 還需要大量的人才,特別是科研方面的人才。
李衛東并不是傳感器方面的專業人士,在這個領域也沒有人脈關系。好在他手里有錢,于是干脆去找了獵頭公司。
在互聯網時代之前,中國的人才流動性并不強,很多人進入到職場以后,所面臨的無非就是三種選擇,在一個單位工作到退休,被單位開除,或者單位倒閉。
跳槽的情況并不多見,主要還是信息方面的缺失,雇主和求職者之間的并沒有全面性信息匹配。
也就是雇主不容易找到合適的人才,而求職者也不容易找到合適的工作崗位,因此好不容易找到一個工作的話,就會一直做下去。
哪怕是最低端的勞動密集型企業也是如此,在同一個廠里工作十幾年的大有人在,甚至父子、兄弟、親戚、同鄉等,都在一個廠里打工。
若是某人工作偷懶耍滑的話,還會被同鄉看不起,親戚也會覺得很丟臉。
這完全不像是現在的打工人,提個桶進廠,干一天覺得不合適,立馬提桶走人,反正網上的招工信息多得是。
在那個信息傳播乏力的時代,越是高端的人才,找到相匹配的工作就越困難,這也給了獵頭公司施展拳腳的機會。
……
郭豪經營著一家小公司,公司的主營業務就是傳感器的研發和生產。
雖然公司的規模不大,但公司的業務量卻是在不斷的增長。因此郭豪也對自己公司信心滿滿的,他相信未來的某一天,自己的公司也能發展成為一家上市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