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品鑒
“正是,只是他寫的那字,實在沒法看,我抄錄了一份。”
“山與歌眉斂,波同醉眼流……”
“……誰家水調唱歌頭,聲繞碧山飛去,晚云留。”
“這……真的是他寫的?”
“我確信,他的丫環說,端午那晚,他坐于窗前,細思數息,此詞便落在了紙上。”
“他那丫環還說,這第二首詞,他幾乎沒有思考。”
秦老眉間成川,拿起第二張紙。
“江南月,清夜滿西樓……”
“……素娥應信別離愁。天上共悠悠。”
董書蘭雙手撐著下巴,回想當日,說道:“此詞當時并沒有落下詞牌名,因為他原本的第一句是江北月,而按照此詞律,應該是望江南,所以后面他說那就改成江南月。”
秦老沒有回答,此間無聲,他反反復復的細品了這兩首詞,然后放下。
“如果這真是他所作……此子,此前便是藏拙了!”
“你看這里,游人都上十三樓,不羨竹西歌吹、古揚州。十三樓是前朝初年臨近西湖的一處景點,在一場大火中毀去,記載于《夢梁錄》一書。而今的杭州,便屬于當年的揚州之域,虞朝初立,才將揚州和杭州劃分開。《夢梁錄》一書非國學,看過的人不多。”
“十三樓可是十三層樓之意?”董書蘭問道。
“不是,十三樓指的是大佛頭石山后的十三間樓。”
董書蘭杏眼一瞪,腮幫子鼓了起來,“這家伙……騙我!”
秦老笑道:“他騙你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