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3、出海最佳合作伙伴
數日后。
華鋁方面正式宣布,由于力拓集團單方面違約,導致入股計劃終止。
消息一出,舉國嘩然。
去年的140億美元,加上今年的195億美元,兩筆投資合計超過335億美元,金額之大,創下了中資海外并購之最,令無數國人驕傲之余,又深感擔憂。
這種擔憂不是沒有道理的。
去年的那筆投資,已經虧損超過一半,達到了80億美元之巨。
要是今年的這筆投資成功了,倒也罷了,就當是虧錢達到了控制鋼鐵上游產業的戰略目的。
但華鋁入股卻失敗了,這意味著之前的巨額損失沒有帶來任何有利的回報,同時華鋁還要承擔對四大銀行違約的責任。
華鋁入股力拓集團,不是全部都掏的自有資金,并購資金主要來自于國開行、進出口銀行、農行、中行這四大銀行提供的并購貸款,加起來高達210億美元。
交易黃了,貸款沒放出去,不意味著華鋁不需要承擔違約責任,需要對四大銀行進行賠償。
四家銀行在對華鋁提供貸款之前,進行了項目評估,貸前調查,花費了很多專家咨詢費、評估費、律師費,匯兌損失和匯率風險以及外匯資產配置等等,隨著力拓的毀約,銀行做了一場巨大的無用功。
這一大堆損失,全部都需要冤大頭華鋁來買單,加起來遠遠超過華鋁從力拓集團那里獲得的億美元違約補償。
這還是四大銀行看在大家都是自己人的面子上,沒有獅子大開口索賠的情況下。
除此之外,華鋁還需要承擔投行費用、財務顧問費和律師費、會計費用等等,加起來又是一筆不少于億美元的巨大支出。
至于大A股,華鋁的股票已經先跌為敬了!
幸好韭菜們都比較老實,不懂集體訴訟這一招,只能自己咽下股票暴跌的苦果。
總之,華鋁這次是賠了夫人又折兵,搞得灰頭土臉的。
本來這件事慢慢就過去了,民眾們罵一陣也就熄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