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1、出國熱潮與產業發展困境背后的深層次原因
時代變了,騎著二八大杠研究核彈,不求任何名譽和回報的科學家越來越稀缺了,商品經濟社會,凡事都講究錢錢錢!
哪怕科學家可以餓著肚子干活,但他老婆要買化妝品,他兒子上學需要專屬的房子,他岳母要求他在人生地不熟的大城市給妻兒提供一個庇身之所……
面對現實的種種壓力和困境,允許清貧的搞學術研究嗎?
集成電路專業的學生畢業后,工資是比不過一些互聯網大廠、游戲大廠的。
需要苦熬到三四十歲,并且自身擁有非凡才干和毅力,才能逐漸在半導體領域擁有一席之地。
即便這樣,半導體技術大牛一樣可能掙不過那些互聯網大牛,更別提與那些同齡的、早早選擇創業做電商、做直播、做游戲,吃到行業紅利的創業者相比了。
這其實跟國內半導體產業整體陷入困境也有很大關系,中國互聯網可以吃下整個國家的紅利,甚至沖到國外去開疆拓土……
但是國內半導體從業人員真的就只能吃土了,別說去國外賣芯片了,就連國內的高端芯片市場都打不開,只能賺點辛苦錢。
企業利潤率不高,自然無法供養高水平人才。
這些高水平人才,要么自己選擇創業當老板,搏一個出人頭地,要么就出國去掙高工資了。
但自己選擇創業的話,半導體創業門檻比較高,不比互聯網創業容易,而且投資人也喜歡看你有沒有在英特爾、英偉達這些國外芯片大廠的工作經驗,這就又倒逼人才出國鍍金。
或許真到了兵鋒相見的那一天,有些真的只是去掙錢、去學技術、去鍍金,心里還裝著這片土地的人會選擇回來,有些則永遠都不會再回來了。
芯片人才出國熱只是半導體產業困境的一個縮影,再放大視線觀察所有產業,越是國內落后的產業,就越是出國的人多。
因為國內的產業困境限制了大部分人的成長高度,沒有勇氣和智慧選擇創業的話,又想在學術、財富、地位上進行突破,就只能去更高的平臺接受鍛煉。
但那些本有機會出國,仍愿意留下來與中國半導體產業共同發展的人,應該受到尊敬。
如果連這部分人都走了,國內半導體產業就直接空了,更別提發展了。
打破人才流失唯一的辦法就是把產業發展起來,努力縮小與國外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