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1、技術代差
兩個不利因素疊加在一起,華芯國際很有可能在一兩年之內變成一堆負資產。
比如說廠房、技術人員還在那,但卻需要賠償灣電十億美元,每年再虧損幾億美元,事實上它的賬面價值已經被清零了?!?br/>
其他人覺得朱敏說的有道理,紛紛點頭,然后齊齊把目光投向夏景行。
夏景行淡淡解釋道:“灣電的官司,在這里先不做討論,只討論華芯國際經營層面的問題。
從去年開始,儲存芯片價格開始暴跌,這是造成華芯虧損的主要因素。
此外,江城、蓉城等工廠才剛剛投產,訂單不穩定,同時還面臨從儲存芯片轉型邏輯芯片的陣痛……
這是恰巧趕上行業低谷了,只要熬過這兩年情況就會好轉。
即使不收購華芯,這兩年我也打算讓復興半導體頂著虧損大力蓋廠、建生產線。
現在復興手機開始引領智能手機帶起來的換機潮流,明年國內的3G網也會大面積鋪開,芯片市場需求反彈以后,市場產能可能會因為這輪周期調整而造成供應不足。
我們本來就入局比較晚,如果再不抓住這輪投資機遇,奮起直追,以后只會更難。
另外,更重要的是,華芯擁有比我們領先一代甚至是兩代的技術!
比如說在去年的12月份,他們就已經拿到了IBM45納米圖像傳感器芯片技術授權,只不過暫時還沒吃透這項技術,自身的經營困境也拖慢了研發進度。
AMD與富士通的合資企業飛索半導體于去年的10月份與華芯簽署了合作開發65納米閃存芯片的合作協議,并在去年底進行了流片試產,原本計劃于今年第二季度進行量產。
但是飛索半導體本身經營出現了問題,搞不好還要破產,所以也拖慢了華芯65納米產品的量產計劃。
即便有這么多不利因素,華芯國際也擁有比我們更好的發展基礎。
若是我們入主華芯國際以后,對其提供強力的支持,讓他們的先進制程一舉推進至65納米,甚至是45納米,可以節約我們至少三年的發展時間。
灣電的65納米產品是在2006年第四季度量產的,45納米產品是在去年底量產的。
若是吸收了華芯國際的合作訂單、技術人員和技術儲備,復興半導體與灣電的差距可以從五六年一舉縮短到一至兩年,技術代差也能從將近三代縮短至一代?!?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