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1、自融
華科院背后的國有資產管理機構華科控股的領導經過研究和開會討論,一致同意高位套現,將良心公司持有的%華夏數碼股權全部出售給遠景資本與復興工業組成的買方財團。
該決議報送政務院后,很快便審批通過。
再加上泛大西洋投資集團手上持有的那%股權,遠景資本和復興工業集團組成的買方財團一共將獲得%的華夏數碼股權,交易總價達到了35.4億港幣。
其中,復興工業集團出資億港幣,占股10%;遠景資本出資億港幣,占股%。
交易完成后,華夏數碼立即把相關消息報送了港交所,并對外進行了披露。
消息一出,頓時亮瞎了無數人的眼睛。
因為在此次交易中,華夏數碼每股作價港幣,較公司停牌前3.5港幣/股的股價,足足溢價了89.7%,將近一倍。
并且,新股東遠景資本和復興工業也都不是無名之輩,特別是兩家公司的實控人夏景行,堪稱聞名中美乃至世界的科技富豪、資本大鱷。
財經媒體紛紛展開了隆重的報道,還預測科技企業家夏景行的入主,將為華夏數碼注入科技基因,成為軟件服務商巨頭云云。
各家券商分別給予了華夏數碼買入評級,還有機構給出了10港幣/股的目標價。
受此種種利好,華夏數碼一復牌,股價就原地爆炸,一路瘋漲,很快便突破了7港幣/股。
按照港交所交易規則,為了保護小股東的利益,聯合收購人必須向公開市場的散戶發出全面收購的要約。
要約價的執行必須跟之前幾大股東股權轉讓的交易價格一致,即港幣/股。
愿意接收要約的股民、機構可以按照這個價格把股票賣給遠景資本和復興工業集團。
一旦接受要約過多,外面的公眾股低于25%,華夏數碼上市地位將不保。
不過,就如夏景行所預測的那樣,市場對華夏數碼大股東易主的交易相當看好,復牌后的股價也遠遠超過了收購價,愿意接收要約收購的股民和機構絕對不會太多。
由于要約收購需要等待21天,所以這筆交易暫時還沒塵埃落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