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8、供應鏈培育
鄧元鋆的話,讓列席的每個人都不由皺起了眉頭。
雖然不至于來一句百年前的名言“國家貧弱至此”,但和百年前的仁人志士一樣,心情是無比沉重的。
改開已經進行近三十年了,這期間,國內經濟發展迅速,用天翻地覆來形容也不為過,各行各業都在拼命進行追趕,縮短與國際領先技術的差距。
但是,稍微高端一點的技術,還是掌握不了,一方面是技術封鎖,另一方面則是基礎太差,需要時間來彌補。
小小的一個手機,所需技術、元器件,超過九成都有賴進口,不得不令人嘆息。
夏景行注意到眾人表情,笑著說:“這有什么關系,如今是全球化時代,講究產業分工。
需要技術授權,需要什么元器件,那就去買好了。
只要我們手機造出來了,以國人的勤勞,配套的產業鏈要不了幾年就能給你弄好,水平直接看齊世界一流。”
這可不是夏景行胡說,而是事實就是這樣。
二十一世紀,頭一個十年,外資手機廠商在國內跑馬圈地,波導、聯想只能淪為低端產品的代名詞;
當產業鏈養起來了,在新世紀的第二個十年,立馬崛起了華米OV這些大廠。
不過,他們在此時上馬智能手機,還是在國內開發,扮演的是一個“拓荒者”的角色。
論難度,肯定要高于晚幾年才進場的華米OV。
十幾年后,國內講電子信息產業,主要強調“缺芯”,現在叫“缺芯少屏”。
屏,指的是液晶顯示屏,面板。
剛剛鄧元鋆也匯報了,京東方前年才投建大陸第一條第五代TFT-LCD生產線,并于今年實現了量產。
京東方發展也很艱難,國家財政累計補貼了超過3000個億,老韭菜們更是被割得慘不忍睹。
一葉可以知秋,連財大氣粗的京東方都生活艱難,更別說其他手機供應鏈的國內玩家了,很多連影子都還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