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5 那個曾支配過我們恐懼的華夏本科生又要來?
余興偉覺得燕北大學都是怪人。
自己的到來直接把本就不算大的辦公室又占了一片,但魯東義一點不爽的意思都沒表現出來……
但某天下午余興偉在食堂偶遇江同學后,發現她依然穿著自己那套樸素到極致的衣服,當天晚上又穿著他去購置的“工裝”來為辦公室里兩個人彈奏鋼琴的時候,余興偉感覺自己終于明白了點什么,又沒有完全懂。
這種感覺非常玄妙。
……
但實際上,如果仔細研究就會發現,其實雖然兩屆大會是不同的組織支持舉辦,但其實這些會議各種程序委員會的副主席、委員們都掛的是相同的名字,審核無數投稿的自然也大半都是同一批的人。
當人在某個領域取得了世界公認的巨大成功,那么各種該領域的頂級大會不給你掛個名字,大會的公信力似乎都低了幾分。
比如沈教授、比如約翰·威爾遜教授,等等。
他的論文可是百分之八十都是純理論的干貨。
馬薩諸塞州簡稱麻省,屬于溫帶氣候,四季分明,夏季較短。
這種情況已經很少見了。
不管是數學還是計算機,做純理論研究的人都是最少的。
畢竟理論研究提出的是一種指導思想,影響的往往是不知多久后的未來。尤其是理論一旦具體到應用層面,就涉及到各種推廣的成本考量跟利益之爭,所以并不是研究出的理論極為先進,就一定會被現實世界所接受。
比如牛頓、比如愛因斯坦、比如玻爾茲曼……
這就是做理論學家的兩條路了,要么就流芳百世,以其名字命名的定理、公式、猜想,永遠影響這個世界,要么一輩子默默無聞,百年后大概就跟普通人一樣,消失在歷史長河之中,無人記得。
比如曾經英國著名的科學家道爾頓,大概除了物化生專業的學子們,很少人還會記得他就是學界公認的科學原子論之父。
湍流算法的成功已經讓寧為在計算機算法界擁有了一席之地,但在約翰·威爾遜看來,湍流算法跟這篇論文相比并不算什么,哪怕這一算法已經被證明了能帶來極大的經濟效益,而這篇論文什么時候能帶來經濟效益還未可知。
對于理論學家而言,其貢獻評判標準永遠應該排在最第一位的就是奠基性貢獻,也就是寧為所說的開宗立派。